行业资讯 > 存量时代,2024年家居行业路在何方?
存量时代,2024年家居行业路在何方?
后疫情时代,家居行业没有等来预期的回暖趋势,而是迎来更大的挑战。回望整个2023年,无疑是具有变革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行业格局洗牌加剧,前有定制巨头欧派率先组织架构调整,震动行业,后有资本下场,贝壳收购爱空间、美的收购顾家,而除此之外,家居行业的上空,还笼罩着一层价格战“乌云”。多面夹击下,是家居企业们逐渐萎缩的利润空间。但正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家居行业加速进入时代拐点,一切早有预兆。
1、蛋糕很大,但分得不多
根据亿欧智库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家居建筑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元,而在奥维云网统计的数据中,去年我国家装销售额就达到了3.6万亿,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家居市场的蛋糕很大,但明显这块蛋糕明显分得不够多。以定制行业为例,单个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5%,其中巨头欧派的市占率也仅有4.75%,这映射出我国家居行业的普遍生存现状:整体市场规模大,但细分品类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优化空间大。
加之房地产的换挡,家居市场逐渐由新增转入存量,外部环境的高压和企业增收陷入瓶颈,让家居行业不得不改换赛道,挖掘新的时代红利。
2、破局之路近在眼前,但不好走
在消费需求驱动下,一站式家居服务成为行业趋势。家居企业纷纷以“定制+整装+零售”或“成品+整装+零售”、“成品+定制+整装+零售”等模式创增收。比如欧派整家定制事业部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2.54%,索菲亚2022年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8,498 元,同比增长28%。
新渠道的红利就像“唐僧肉”,谁都想吃上一口,但要知道这块骨头并不好啃。
品类、渠道变多,对企业供应链整合的要求就越高,从行业现状来看,鲜少有通过自建走通整装大家居所有链条的企业。整合难度太大,协同效率太低、获客成本太高,再加上高品质消费趋势,企业可能还没有吃上整装大家居的模式的红利,就先因为高成本低利润而亏得血本无归。
如何破局?范居士认为,加速数字化转型,将“人力驱动”转向“系统驱动”,以此提高经营效率就是关键的突破口。
3、家居企业路在何方?
以企业的角度来说看,就是需要多场景、多业态、全周期、全流程的高适配数字化产品,帮助企业拉通从前端的获客引流,到后端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生产和一体化交付,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据了解,目前家居企业在后端生产和交付上是具备一定数字化能力的。与之相比,前端获客引流的数字化营销能力则要稍显逊色,SaaS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的不匹配让其数字化红利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例如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诉求:在线上数字化营销能力渐长的当下,如何利用数字化填补线**量的空缺,实现线下与线上流量的同频共振?这一诉求随着线上流量见顶,越发成为家居企业终端获客引流上的“保命丸”。
即能否真正实现数字化营销,关键在于如何释放线下渠道的营销能力。在线下门店工作人员普遍不具备营销能力的情况下,家居行业需要营销垂直类的AI应用进行营销能力的串联和复制,以量取胜,补足线下渠道的流量、人才短板。
写在最后:
中国家居行业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过去十年的狂飙突进下,慢慢出现了增长的颓势。
曾经标榜“前端个性化 后端柔性化”的大规模柔性制造+终端服务的中国家居服务制造业属性的先进商业模式,正受到来自四个行业的联合绞杀与肢解。
行业趋势的变化来自商业进化规律的底层驱动。商业进化规律体现在,任何商业模式的迭代都遵循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距离最短”的商业规律。
目前中国家居行业前端的服务属性正在被家装公司替代,后端的制造属性正在被软件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和板材企业联合起来肢解。
家装公司作为第一流量入口,离客户最近,距离最短。家装公司从当地的定制工厂下单,全国性的板材源头企业通过供货给当地的定制工厂,当地的定制工厂在软件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的联合赋能下,前后端打通、数字化问题相对都能顺利解决,当地定制工厂制造效率更高,品质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更低。
当全国性的家居品牌在面对这些区域定制工厂的围剿时,在相同的板材、相同的品质、相同的颜值、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面前,全国性家居品牌的品牌力,不堪一击,终端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中国家居行业引以为豪的终端门店,正在成为“前不着村”——离用户距离远,“后不着店”——产品没有差异化,价格没有竞争力,的尴尬处境。
这对众多全国性布局的二三线板式定制品牌,是致命的一击。也会部分阻断欧派、索菲亚等家居头部品牌继续扩张做大的步伐。
对于大多数全国性布局的家居板式定制品牌而言,瞬间市场变成了红海市场。根据战略大师迈克波特的三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如果这些全国性板式定制品牌,没有在这三大战略上有所突破和建树(比如大信家居的总成本领先,百得胜水漆整家差异化,高定品牌的市场聚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一步一步的蚕食,而毫无还手之力!
曾经的中国定制家居行业是个屠龙少年,在边缘市场崛起,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创新求变,干翻了中国整个成品家居行业,异军突起,高歌猛进,九家公司成功上市。
但到今天,这些定制家居品牌企业,在板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软件企业、家装公司四大行业的联合绞杀下,正像温水煮青蛙,绝大多数都会落入“创新者的窘境”——曾经的屠龙少年正在慢慢变成“恶龙”!
可怕的不是正在落入危机,可怕的是身在危机而不自知!
商业潮流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笔者并不是有意在唱衰中国家居行业,而是在警醒整个行业。任何行业的演变与被颠覆都是一个过程,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但该来的一定会来。
面对危机,做好提前应对与布局的定制家居企业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而处于“温水煮青蛙”的企业必然落寞和消亡。
在时代洪流面前,止步就将面临末位淘汰。应对流量、消费格局的巨变,家居企业就应该把数字化营销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加速搭建完整的“组织+体系+流程+工具+运营”系统,完成数字化转型,才能打赢这场新营销战。家居企业如何释放线下渠道流量的具体解决方案,对于流量稀缺的家居行业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时间不会等人,越快布局就能越早吃上时代红利,建议企业尽早做好规划。
本文素材来源:泛家居圈、甄惠装、大材研究,以上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