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装市场中超过半数的业主更换窗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隔声效果。本文将从窗户的设计理念、加工工艺到最终的安装细节,全面覆盖。希望通过这些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隔音方案,将噪音拒之门外。
隔声是指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止或减少声波的传播,从而降低目标区域的噪声水平。根据声波的传播方式,隔声可以分为两大类:
空气声隔声:通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飞机噪声、汽车喇叭声等。利用墙体、门窗等障碍物来隔离这些噪声。
撞击声隔声:通过固体结构传播的噪声,如脚步声、家具移动声等。利用弹性阻尼材料来减震和隔离这些噪声。
我们讨论的门窗隔声问题,通常属于空气隔声范畴。
对于空气声,根据声学中的“质量定律”,其传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单位面积质量,质量越大,越不易振动,则隔声效果越好。而门窗隔声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因此,从宏观上讲,“厚重”,是门窗隔声设计的基本原则。
国家标准《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对外门窗的隔声性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指标包括:
单位为分贝(dB),用来衡量门窗隔声性能的综合指标。Rw越高,隔声效果越好。
Rw是在实验室而不是现场测量的,它是各种建筑构件的平均简化得到的。所以有时不能很好的直观的表征隔声能力强弱。
建筑构件的声学特性由三个数字来定义:Rw(C;Cw)。
举个例子:下图所示是《一般玻璃构造Rw参考值》,被方框选中的玻璃Rw(C;Cw)=37(-1,-4)标识为送样的玻璃构件的平均隔声性能为 37dB。即为:对于高频噪音源,隔声降低 1dB(36dB);对于低频噪声源,隔声降低 4dB(33dB)。

玻璃厚度:增加玻璃的厚度可以提高隔声性能。例如,8+12A+8的中空玻璃隔声性能优于5+12A+5的中空玻璃。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隔声盲目提升玻璃厚度是不可取的,而且性价比较低。
非等厚设计:中空玻璃的玻璃原片采用非等厚设计(如6+12A+10隔声性能优于8+12A+8)可以进一步提升隔声性能。
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中间夹有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可以有效抑制玻璃的震动,提高隔声性能。
常见胶片厚度和其隔声量对应表格如下:
中空层:中空玻璃的气体间隔层厚度增加可以提高隔声性能。但过度增加厚度会影响节能效果。
平开窗:平开窗的隔声性能优于推拉窗。平开窗的总体隔声量为25~35 dB,约2/5的隔声量为30~35 dB。
推拉窗:推拉窗的总体隔声量为20~30 dB,约1/3为25~30 dB。
密封条:使用高质量的密封条可以有效提高门窗的密封性,减少空气传声。建议选择以胶条为密封方式的推拉窗,而慎重选择以毛条作为密封方式的传统推拉窗。毛条密封除了隔声效果不佳外,水密、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也存在先天劣势。
断桥铝合金内开窗往往有三道密封,即在内侧、中间和外侧都装有胶条,在关闭状态下胶条紧密搭接在窗框和窗扇的连接处,可最大程度保证气密性。(见上图)
多道密封:断桥铝合金内开窗通常有三道密封,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气密性。
规范安装:窗户的安装过程是否规范,会极大影响窗户的密封性。安装时需要注意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拼樘框部位、转角部位等。
密封材料:使用足量的发泡剂和密封胶,确保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完全填充,保证密封性。
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通常在理想条件下进行,隔声性能指标较高。
现场测试:现场测试受到外部噪声源的影响,实际隔声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国家标准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认为,建筑构件在实验室检定和现场约有1 dB的差异。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J931《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给出了常见中空玻璃窗的隔声性能,该数据来源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与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
在计入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Ctr后,常见中空玻璃窗隔声量达到35 dB以上也是比较困难的,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提升门窗的隔声性能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窗框材质、开启形式,以及确保良好的密封性和规范的安装,可以显著提高门窗的隔声效果。此外,定期维护和检查也是保证门窗长期良好隔声性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