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专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开忠:以新质生产力范式塑造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专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开忠:以新质生产力范式塑造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摘要: 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就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开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化、数智化融合为质态范式的先进生产力,是全球生产力竞争制高点,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还能促进资源

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就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开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化、数智化融合为质态范式的先进生产力,是全球生产力竞争制高点,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还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创造新的社会经济时代。

  他强调,中国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生产力范式变革,以绿智融合、双化协同为逻辑和规则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记者: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十分关注,您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杨开忠:世界的确进入了高度不确定性时代。但这个时代也有确定性,最大的确定性莫过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及其催生的生产力(质态)范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这科学论断至少表明两点核心要义。

  一是新质生产力不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即生产力质态的连续性变化而是其跳跃性变化;二是这种跳跃性变化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是社会生产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跨越,因而必然是生产力范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站在社会生产时代演替和生产力范式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从这种高度看,根据创新经济学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范式已经发生了五次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变革,每次大约经历50年,分爆发、狂热、转折、协同、成熟阶段。第五次生产力范式可以称为信息和通信生产力范式,始于1971年。202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7.1%,其中,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近100%,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8%以上。这就是说,互联网市场已趋于饱和。随着2010年代中后期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和通信生产力范式进入成熟阶段,同时2014年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提出、2017年Transformer模型的出现和2018年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进入本世纪20年代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开始了第六次生产力范式,跨入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爆发阶段。

  生产力范式即生产力质态范式,是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生产力诸要素最佳匹配方式的逻辑和规则,是指导各别技术、产业、设施、空间等具体生产力发展的原则,是一种“包容—排斥”机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全面推进第六次生产力范式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带动经济走上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轨道的真正增长极和动力源。从长期经济增长看,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关键在于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的生产力范式变革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生产新的时代。这既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先进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必然。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范式?面对内外挑战,中国经济如何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实现发展?

  杨开忠:新质生产力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引擎。我国经济要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范式的内涵。

  对于正在爆发的新质生产力范式,有人单纯强调数智范式,也有人单纯强调绿色范式。但实际上,新生产力范式既不是单纯的绿色范式,也不是单纯的数智范式,而是由绿色质态、数智质态有机融合形成的、绿智融合的生产力质态范式,是生态文明的生产力范式。这在根本上是由绿色生产力质态、数智生产力质态的互补性决定的。

  一方面,绿色化是数智化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数智设备和数智基础设施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数智化消耗大量矿产资源、能源和水,产生大量碳排放和电子废弃物,其环境影响是巨大的。人工智能拼的是算力,其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尤为令人担忧。假如传统范式不变,据有关预测,未来算力至少需要消耗“地球已知化石能源储量的两倍”,甚至会“烧掉14个地球”。因此,实现数智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需要全过程引入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数智化之路,特别是量子人工智能等绿色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数智化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全面绿色转型意味着必须采集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数据(D),挖掘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信息(I),凝练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知识(K),作出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智慧判断、预测和决策(W)。显然,由于分割、距离、海量、异质性,这一DIKW一体化任务是传统人工和机械技术手段无法完成的,只有基于数智化网络收集、整合、分配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才能胜任。这意味着,数智化是全面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全面绿色转型必须走数智化之路。

  因此,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就是以绿智融合的生产力质态范式为逻辑和规则。面对内外挑战,必须以绿智深度融合为生产力质态逻辑和规则指导各别科技创新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必须推进数智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智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强调绿色低碳技术与数智技术的动态结合是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基础,并不是忽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技术,而是认为这些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其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之路在于: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遵循。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