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2027年河北将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027年河北将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近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2025—2027年)》(以下简称《导向目录》),旨在加快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了解《导向目录》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以及预期目标,中国工业报对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软件产业处处长李剑进行了专题采访。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的出台背景是什么?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李剑:《导向目录》的出台是基于国家和河北省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的普及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业互联网,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也要求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近期先后出台了“人工智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等系列政策文件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标准体系。
为加快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导向目录》。同时,也希望通过《导向目录》明确方向,引导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转型效率和质量,提升河北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的制定过程是怎样的?如何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李剑:制定过程中,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首先深入研究了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全面梳理了河北省制造业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分布、数字化基础等情况。我们广泛调研了企业需求,组织了专家研讨会,并认真听取了来自制造业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确保政策科学性方面,河北省积极借鉴了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的数字化转型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在可操作性上,政策内容细化到具体的工作举措和实施步骤。例如,在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上,针对省级专精特新及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需求,提供了详细的应用场景和改造路径,帮助企业明确如何依据政策导向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哪些亮点和创新点?
李剑:《导向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制定转型整体规划,开展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建设工业(20.360, 0.09, 0.44%)互联网平台,推动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支持大型企业构建技术底座,开展业务创新,打造“数字领航”企业。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供应链协同等环节,推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推广小快轻准产品解决方案在关键环节的应用。
三是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已建成超过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其中1200余家为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达到卓越级智能工厂的标准。这些智能工厂通过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和不良品率的大幅下降。因此,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以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四是促进工业设备和业务上云:推动工业设备、业务应用、平台系统、基础设施及制造能力全面上云,分别提升能耗管控与设备运行效率、办公管理及研发效率、数据管理与资源集聚水平、资源利用与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效率。
《导向目录》的亮点和创新点是以大模型应用为牵引和分层分类指导。
以大模型应用为牵引:突出大模型在制造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围绕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加快垂直大模型开发,针对工艺仿真、产品检测等具体应用场景,开发场景级大模型产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分层分类指导: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支持措施。大型企业注重全流程、全链条的数字化集成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打造“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则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推广小快轻准产品解决方案,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李剑:《导向目录》的具体政策措施:一是技术服务支持:建设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培育区域型、行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这些中心为企业提供包括评估咨询、方案开发、生态营造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攻克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选型、方案制定等关键难题。
二是人才培养支持。组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旨在培养兼具制造业知识与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的实施将如何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7年,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达到什么水平?
李剑:《导向目录》的实施将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设备与系统互联,优化流程,减少浪费与延误,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工厂中,设备自动采集并分析数据,实时调整参数,提升产品质量与速度。
二是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平台设计、网络协同等创新,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融合,增强创新能力,开发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河北省制造业附加值。
到2027年,将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领跑者’企业全面实现‘智改数转网联’,确保数字化改造无遗漏;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提升至7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达90%,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将达60%。全省两化融合水平将跻身全国前列,工业设备上云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如何与国家和河北省其他相关政策衔接?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红利?
李剑:政策衔接方面,《导向目录》紧密围绕国家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出台的“人工智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等系列政策文件相呼应。这些政策旨在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包括财政支持、市场准入、法律法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以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压力,为数字化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在河北省内部,与《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协同推进。既符合国家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的政策导向,又与河北省方案中推动工业大模型培育孵化的任务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各政策在目标设定、任务安排、支持措施等方面相互补充,形成政策合力。
企业利用政策红利方面,企业首先要深入学习《导向目录》及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贴合政策导向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并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参与政府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培训,以提升员工技能。同时,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发展策略,充分把握政策红利,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报:《导向目录》的实施将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开展哪些区域合作项目?
李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首先关注的是产业协同升级。通过《导向目录》的引导,河北省制造业正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优势相结合,共同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升级。例如,河北省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利用北京的科研成果进行数字化技术创新,并与天津的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化供应链的协同,以提升整个区域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是资源共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促进京津冀三地在数据、人才、技术等资源方面的共享。例如建设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三地企业提供服务,推动三地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关于开展区域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联合开展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快建设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与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在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京津冀三地已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联合招商,协同培育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安全应急装备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此外,京津冀网络安全产业集群促进组织的成立,以及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生态圈构建计划的公布,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向广度深度拓展。
二是积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加速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高精度伺服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并大力推进京津冀集成电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
三是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体系,加速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的建设步伐,着力培育区域性和行业性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三地提供包括评估咨询、方案定制、生态构建等在内的全方位专业服务。
- {{ item.description }}
-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