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 > 向钢铁行业“开大刀”,低能耗“速成班”够绿!

向钢铁行业“开大刀”,低能耗“速成班”够绿!

摘要: 2023年要实现0.8-1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4年1.5-2.0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5年2-3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钢铁行业“躁起来了”!


12月5日,民营钢铁企业德龙集团与永清水务签订股权认购协议,德龙集团成为永清水务战略投资者;12月9日,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上调70元,合并12月8日上涨的20元/吨,两日累积涨90元。而根据钢联数据显示,近期钢材市场进入看涨面,多家钢厂上调废钢指导价10-100元不等。
 
  钢铁作为基础工业领域,影响着制造业、建造工程、船舶行业等众多行业的发展,在社会全方位迈进绿色低碳时代下,钢铁行业“限能”是必然。高耗能,应该可以说是钢铁行业在发展中带给我们的固有印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且不止一位专家的观点认为,节能减排将是未来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不变主题,钢铁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提升的空间大、效益好。
 
  基于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会,助推钢铁行业能效升级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具体而言,2023年要实现0.8-1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4年1.5-2.0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2025年2-3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据悉,本次方案启动会上,还有21家钢企被授予了“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的标牌,已有大约超过1.8亿吨钢铁产能参与能效标杆培育的申请工作。
 
  不仅如此,在推动钢铁绿色转型的主干道上,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做出重要指示:
 
  国家层面,今年年初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80%以上的钢铁产能要力争到2025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并将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列入近几年的主要任务。
 
  近日发布的《钢铁/焦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涉钢铁项目建设的多方面要求,包括环境污染水平、生产技术、资源消耗等多项指标均要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地方层面,贵州在《碳达峰实施方案》中要求以首钢水钢、首钢贵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为重点,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氧气高炉、非高炉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
 
  江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一是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还要合理控制全省粗钢产量的规模,推动全行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并鼓励有条件的额高炉一转炉流程企业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提高行业短流程占比。
 
  此外,浙江、广东、湖南等多个省份均已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全面完成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综合来看,已经累积完成超低排放改投资超过15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还将继续向高耗能的钢铁行业“大开刀”是“十四五”时期不变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