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推荐阅读:《做好门窗节能标识工作十分必要》
推荐阅读:《做好门窗节能标识工作十分必要》
编读往来
10月24日本报门窗版刊发《如何重启门窗节能标识》一文,回顾了门窗节能标识工作的历史,多位行业人士对重启这一工作提出了建议。对此,华北某门窗企业相关负责人马先生也有话要说。他所带领的企业是较早获得门窗节能标识的企业之一,但他对此已没有太多印象,公司在对外宣传时也并未将节能标识作为产品卖点。
有一段时间,个别工程项目方对节能标识有要求,后来就不怎么要求了。此前的建筑门窗节能标识确实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做好门窗节能标识工作仍是十分必要的。
是否采信决定企业参与积极性 刚开始推行门窗节能标识的时候,部分房地产项目曾要求必须采用具有节能标识的产品,那时大家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下游工程对门窗节能标识的采信程度,是提高门窗企业决定是否参与标识认证的重要因素。推荐性的认证、标识,工程应用方可以采信,也可以不采信,对生产企业经营起不到太大作用。 此前参与门窗节能标识的企业以北方门窗企业居多,这与我国南北方企业面向的市场环境不同有关。南方的门窗企业大多以家装零售市场为主,很少做工程;北方的门窗企业则以工程市场为主,只要门窗节能标识在工程投标时能起到作用,企业就会参加相关认证,拿到证书和标识。南方门窗企业以家装为主,老百姓也不关心这事儿,所以企业也用不着参加门窗节能标识的认证。
老百姓对门窗节能认知度太低 节能标识在门窗行业做得不好,它不像冰箱、空调等电器产品的能效等级标识那么受老百姓关注和认可。普通大众对门窗的认知度仍旧非常低,了解不深入,关注度也不高,品牌因素在门窗采购过程中的影响力较弱。这是我国门窗行业所处的发展现状。 对老百姓来说,电器的省电、环保是比较直观的。消费者对门窗节能,接受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让消费者了解门窗在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起到的作用,再转换成能源的消耗,这就比较费劲了。 因为消费者对门窗节能的认知是一个间接的过程,这增加了门窗节能概念在家装市场的推广难度。同时,目前的供暖机制也导致普通用户对门窗节能不敏感。大众对于采暖季的能源消耗比较关注,但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集中供暖,门窗是否节能对采暖费用的支出影响不大。
首先要提高消费者认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有的家居建材品牌知名度已建立,也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但门窗行业的品牌建设才刚刚开始。 如何让建筑门窗节能标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应提高消费者认知。门窗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行业关注度,提高消费者对门窗产品和品牌的认知。 在零售端卖窗户,与工程市场向房地产企业卖窗户不一样。房地产公司有设计师、专业的技术团队和采购团队等专业人员把关,但老百姓不懂门窗。我国门窗企业数量多,行业门槛较低,因为多重渠道的分流,不懂门窗的普通消费者想装上好窗户很难。 装修公司、工长等渠道就截留了一部分消费者,他们卖窗户,首先要保证个人利益。在这种利润较高的渠道,各种非专业的、忽悠成分偏多的说法居多。 如此现状下,如果节能标识能把门窗的相关性能描述清楚,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告诉普通消费者什么样的窗户是好窗户,就做成了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现在老百姓买窗户大部分还是更看重价格,不比内在性能。有节能标识就不一样了,1级的、2级的、3级的……不同等级的产品价格肯定有差别。节能标识有义务向消费者普及相关知识,并且让他们接受、明白标识背后的含义。 不过,在节能标识上将整窗进行分级的确有难度,但可以在节能标识上将某一方面的性能进行分级,比如将某樘窗户的保温性能进行分级,或者针对隔热、隔声性能分级等。
必须维护标识的公信力 对于一项能体现产品内在品质的认证工作,公信力必须贯穿始终。目前市场上与建筑、门窗的相关认证较多,以营利为目的的认证,一般无法体现出认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以营利为目的的认证没有太大意义。这样的认证对于大企业来说更吃亏;小企业正好没有背书,参加就比较合适,大企业不需要这样的背书。 我认为,标识还是要回归到本源。首先,只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厂、品牌,才能给他发标识;达不到的,就不能发。对于标识的组织实施单位来说,参加的企业越多,相关机构收取的费用也就越多,但必须保证那些通过认证的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能够过关。而且不是送检过关,是能够追踪的过关。 另外,扩大标识的采信范围至关重要,比如房地产、建筑公司的采信,普通老百姓的认知等。这需要协会、媒体、卖场、质量监督部门等联合作战,才能使门窗节能标识的公信力逐步上升。